研讀魯齊韓毛四家所解,屢見其詩旨所述不同,究其因在於詩有三義,各家所傳,或為本義、或為引申、乃至推衍義,不一而足。所謂本義、是指作詩或序詩者之義,引申義則是後之誦詩者賦予此詩的新義,而推衍義則為斷取詩文,加以推擴敷衍而得之廣義。以下試就草蟲一詩說明三義之概況
喓喓草蟲,趯趯阜螽。(喓喓、鳴聲;趯趯、跳躍)
未見君子,憂心忡忡。(忡忡、憂心貌,同同憧憧)
亦既見止,亦既覯止,我心則降(止、助詞,覯、遇也,穀梁傳「遇者志相得也」降、放)
草蟲,即蟋蟀,長角善鬥善鳴
阜螽即蝗蟲,俗稱「蚱蜢」,善跳躍。
陟彼南山,言采其蕨。
未見君子,憂心惙惙。(惙惙zui4、憂之至也)
亦既見止,亦既覯止, 我心則說。(說、喜悅)
蕨
《爾雅翼》蕨生如小兒拳,紫色而肥
陟彼南山,言采其薇。
未見君子,我心傷悲。
亦既見止,亦既覯止, 我心則夷。(夷、平靜喜悅)
薇
薇,今稱野碗豆,嫩莖、種子皆可食。
考諸古禮,大夫之妻昏嫁畢,需待三月行廟見,見其夫君而後成婦禮。故毛傳於首二句標出興義,而謂「大夫之妻待禮而行,隨從君子。」據此而推毛詩所論為本義,譯意如下:
適時而鳴者為蟋蟀,隨之而跳躍者為蚱蜢,這是物類相應的道理啊。猶如備禮而娶者為君子,溫婉而順從者為妻,這是夫婦相從的情義啊。然而,三月廟見之前,未見君子,擔心不能合於夫君之意而無法完成婦禮,因此憂心憧憧;待到見了君子之後,志相得而情相偶,這憂懸的心才能安然放下啊。
登上南山采得厥菜,是采得其所啊;猶如女子嫁到夫家,能盡其職,是成就室家之禮啊。然而,三月廟見之前,未見君子,擔心不能合於夫君之意而無法完成婦禮,因此憂心深至;待到見了君子之後,志相得而情相偶,這懸憂的心才釋然喜悅啊。
登上南山采得薇菜,是采得其所啊;猶如女子嫁到夫家,能盡其職,是成就室家之禮啊。然而,三月廟見之前,未見君子,擔心不能合於夫君之意而無法完成婦禮,因此心中傷悲;待到見了君子之後,志相得而情相偶,這懸憂的心才歸於平靜喜悅。
以上是依據毛傳而消釋本義。然若進一步參考傳承魯詩的劉向所引,卻與此義不同。《說苑.君道》篇中說:「…好善道不能甚,則百姓之親之也,亦不能甚。詩云未見君子,憂心惙惙,亦既見止,亦既覯止,我心則說。詩人之好喜道之甚也如此……。」由此可見,這是後來誦此詩者引申出來的新意。茲依引申義解釋本詩如次:
和聲而鳴者為蟋蟀,隨之而跳躍者為蚱蜢,這是物類相應的道理啊。猶如君子賢名已著,所以在上位者懇惻望求。然而君子守義而不倖進,所以未見之時,為之憂心憧憧。待到見了君子之後,志相得而意相偶,這憂懸的心才能安然放下啊。
登上南山采得厥菜,可以周濟民食;猶如屈尊就駕訪求大賢,可以治國善邦。然而君子守義而不倖進,所以未見之時,為之憂心深至。待到見了君子之後,志相得而意相偶,這懸憂的心才能釋然喜悅啊。
登上南山采得薇菜,可以周濟民食;猶如屈尊就駕訪求大賢,可以安邦治國。然而君子守義而不倖進,所以未見之時,為之中心傷悲。待到見了君子之後,志相得而意相偶,這懸憂的心才能平靜喜悅啊。
上述是依魯詩而解引申義。然而在韓詩外傳中又可見以下這段文字「……君子有三憂:弗知,可無憂與。知而不學,可無憂與。學而不行,可無憂與。詩曰:未見君子,憂心惙惙。」其中很明顯截取了詩中文字,告訴學者,若未能見此君子的境界,則令人憂心至深;這是引詩以明理,進一層推衍闡發出的人生哲思,是為推衍義。
綜上所述,毛詩傳本義,憂不能合夫君之意;魯詩傳引申義,憂不得君子與共治,韓詩傳推衍義,憂君子不能進德修業。齊詩則未見。上所引今古文家在詩旨上解釋不同,是因為詩發三義,而各有不同傳承的緣故;然而讀詩者於研習之際,宜先掌握本義,若不詳其本,則引申推衍終將成為無根之談也。